iPhone热销!苹果季度营收6400亿,手机受阻后的华为呢?
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宜昌市科技局切实下好创新投入“先手棋”,以实实在在的“硬投入”增强科技创新“硬实力”,激活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宜昌市财政科技投入为10.73亿元,同比增速75.61%,位居全湖北省第2位;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2.3亿元,同比增长10.3%,位居湖北省第3位。
一、投重大项目,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成立由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锚定“三区一地”目标,共建“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加快建设“一室、一区、一圈、一城、一体、一廊”区域科创平台。分批分类梳理科创研发类、功能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类投资项目,通过新增预算安排、统筹存量、发行或转贷政府债券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先保障重点创新项目资金需求。上半年,谋划开工科技创新项目519个,总投资366.6亿元,谋划科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8个,总投资额达566亿元。
二、投企业研发,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大力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宜昌全市69家销售过10亿元的企业研发费用预算达71.1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3.1%。其中宜昌人福研发预算达到9.4亿元,比上年增加2.03亿元,占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5.5%。奥美医疗与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合作攻关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发预算已超过2亿元,接近过去3年研发投入的总和,占营业收入的5%以上。兴发集团、宜化集团、三宁化工、安琪集团的研发预算分别达到8.9亿元、8.7亿元、6.5亿元、7.8亿元,增幅均在20%以上。预计宜昌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有望达到3%。随着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三、投科技人才,集聚一流创新团队
加大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急缺人才、技能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举办首届“330”三峡国际人才日等大型主题活动,成立宜昌人才集团,设立1亿元宜昌菁英天使创投基金,拿出真金白银、最大限度为城市留人、企业留才、社会留量。坚持“政、产、学、研、用”紧密协同,积极吸引前沿科研机构和高校来宜设立试验基地、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近5年,政府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40项,443家企业与221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541项,建立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如,安琪集团与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近3年定向输送人才31名。三峡大学信息学院去年以来引进博士12人,是过去10年的总和。
四、投优势产业,转化一流创新成果
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创新需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676个,占比47.4%。全国80%“电子级磷酸”为兴发生产,安琪“酵母浸出物”深度开发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福药业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1项,在研项目达到192项,推动生物医药向仿制药、原料药更大更精更专方向发展。三峡大学筹建清洁能源研究院,大力开展绿色水能、电化长江、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方面技术研发,为清洁能源产业“保驾护航”。
-
北京:微重力大科学装置海淀竣工验收
2022-12-15 -
黄河流域城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在西宁成功举办
2022-12-15 -
四川省攀枝花市抓实政策落地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2022-12-15 -
贵州省第六届科学实验展演汇演赛圆满结束
2022-12-15 -
中国创新挑战赛(宁波)技术创新需求征集数量达260项 创历年来新高
2022-12-15 -
陕西:五部门联合发文促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2-12-15 -
科技创新助力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取得实效
2022-12-15 -
乌兰县通过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
2022-12-15 -
四川省德阳市首家创新联合体通过建设方案专家咨询论证会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