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奥(地利)应用科学与创新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成功举行
连接细胞的膜纳米管或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s)被认为是远距离细胞间进行传递和运输的重要途径,其结构可以延伸数十微米,并在数小时内保持坚固,但这种精细结构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近日,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Formation of cellular close-ended tunneling nanotubes through mechanical deformation”的文章,阐明了TNTs的形成机制。
连接不同细胞的单个丝状足桥 (SFB) 被称为 TNTs,丝状伪足上细胞粘附分子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维持了连接细胞的双丝状足桥(double filopodial bridge,DFB),双丝状足桥是由两个丝足通过DFB的螺旋变形进行物理接触而产生的。研究团队使用实时荧光显微镜和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TNTs的形成过程,发现TNTs是从DFB发展而来。当一个DFB末端通过细胞间钙粘蛋白-钙粘蛋白相互作用牢固地附着时,DFB向封闭式TNTs转变,这一转变很可能是由扭曲的DFB中积累的机械能破坏两个丝状伪足粘附而引发的。研究团队通过DFB的螺旋变形开发了TNTs形成的物理模型,并通过测量它们的弹性特性和计算机辅助模拟来验证。这些研究揭示了TNTs形成的机制,以及有关DFB独特的纳米结构信息,该结构在形成连接细胞的TNTs中起着关键作用。TNTs可能在人类疾病和发育的细胞之间的长距离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TNTs形成机制将为深入研究人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3995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 ADVANCES》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中的RNA修饰可促进癌细胞转移
2022-12-15 -
科研人员发现LjNRT2.1对硝酸盐抑制根瘤共生机制起介导作用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策略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精准-鲁棒性”基因路线设计原理
2022-12-15 -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示无刺蜂蜂蜜中的海藻糖来源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混合物可以促进哺乳动物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心脏再生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线虫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提出DNA信息存储阴阳双编码新方法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小鼠脑图谱数据库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