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奥(地利)应用科学与创新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成功举行
热射病(Heatstroke,又称“重度中暑”)是一种由热应激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与循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射病引起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但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研发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Z-DNA binding protein 1 promotes heatstroke-induced cell death”的文章。
研究团队利用高温度(39℃)与高湿度(60%)环境构建了热射病小鼠模型,探讨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热射病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高体温通过受体互作蛋白3(RIPK3)途径诱发多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单独热应激即能诱导RIPK3依赖的混合谱系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磷酸化与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剪切,从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多脏器损伤,敲除RIPK3基因能阻断上述生化反应与细胞死亡。进一步研究表明,Z-DNA结合蛋白-1(ZBP1)作为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是热应激诱发RIPK3磷酸化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分子。热应激通过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增加ZBP1的表达,并通过一种独立于核酸感应作用的机制即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同型相互作用基序(RHIM)结构域激活ZBP1。
该研究发现了热射病的重要致病机理,揭示了ZBP1活化的新机制,为热射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g5251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Science》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科学家揭示人类海马未成熟神经元在整个生命期的分子图谱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基于大蓝闪蝶鳞翅的导电神经导管
2022-12-15 -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中的RNA修饰可促进癌细胞转移
2022-12-15 -
科研人员发现LjNRT2.1对硝酸盐抑制根瘤共生机制起介导作用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策略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开发一种“精准-鲁棒性”基因路线设计原理
2022-12-15 -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示无刺蜂蜂蜜中的海藻糖来源
2022-12-15 -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混合物可以促进哺乳动物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心脏再生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线虫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
2022-12-15 -
科学家揭示心脏代谢疾病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