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半身生双翅打一字谜(半身的谜语)

时间:2022-10-29 08:20:19 来源:

最近很多人在问“卧薪尝胆的对联(卧薪尝胆的对联谁写的)”,今天小编就卧薪尝胆的对联(卧薪尝胆的对联谁写的)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半身生双翅打一字谜(半身的谜语)

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灵妙历史论”,每天跟大家分享战争的历史和秘闻,你的喜欢就是小编最大的安慰,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学习,了解历史,见证历史!今天的主题是:吴越争霸之后,勾践灭吴王,但“卧薪尝胆”的情节,真的存在吗?

吴越两国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在规模上,吴国大,越国小,还经常打仗,越国战败之后,越王勾践亲自带着家人和大臣去给吴王当奴隶,吴王一看,勾践都自辱到这个份上了,就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答应了勾践的投降,勾践还把美女西施献给夫差,让他贪恋美色。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越王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逼死夫差,一雪前耻。我们讲这个故事,一般都认为勾践意志坚定,忍辱负重,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吴国,而夫差这个人,骄傲自大,腐化堕落,最后身死国灭。然而“卧薪尝胆”真的确有其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来说,夫差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能不是越王的隐忍,也不是他这个人性格和品德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当时他的观念过时了,没有察觉到时代的大势变迁,为什么这么说呢?吴越争霸已经处于春秋末期,战争逻辑已经从春秋初期的争霸逻辑转为了灭国逻辑,什么意思呢?

争霸逻辑是“近交远攻”,离我近的小国,只要服我,我就收来做小弟,离我远的大国,我才要跟他争霸,让天下知道知道谁才是老大,而灭国逻辑则是反过来“远交近攻”,就是离我近的小国,我要先灭掉它,让他成为我的战争资源,而远方的那些大国呢,反正暂时也吞并不下它,那就保持外交,暂时不激化矛盾。

历史运行到春秋晚期的时候,残忍的灭国逻辑一旦启动,春秋时代的君子之风就没有用了,吴王夫差遇上了没有底线的越王勾践,吴国也就成了当时第一个被灭的大国。再者说,当时的越国真的这么弱吗?真的需要隐忍到让吴王“眼瞎”的地步,才能反败为胜吗?事实上,越国并不需要如此。

当时的越国虽然战败,但实力并没有衰弱到吴国轻易就能灭掉的地步,而吴国之所以没有灭掉越国,也不是夫差不想,而是不能,也不敢。 文种对夫差说,吴国如果要灭越国的话,越国还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五千人是《国语·越语》中的数字,还有一则史料《越公其事》中的记载是武士八千人),面对“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国军队的拼死抵抗,夫差若是真的按照伍子胥的建议,坚决灭掉越,那么结局很有可能会是两败俱伤。

毕竟在这之前的吴越战争中,越国可是将夫差的爸爸留在了战场上,而夫差居然能忍下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也从侧面证实了,吴国没有轻易消灭越国的自信。当然,如果非要不顾一切灭掉越国,夫差肯定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那种损耗也是吴国所不能承受的,更为要命的是,吴越的西边还有一个的巨大威胁楚国的存在。

多年来,吴越要联手才能勉强抵抗的了楚国的进攻,而吴越如果不顾一切的内斗,显然会让楚国的威胁无限放大。吴王夫差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灭越,可能遭遇失败不说,就算成功也可能被楚国趁火打劫;另一面是存越,得到越国的“带甲万人”去抵抗楚国。显然,明智的夫差选择了后者。

看到这里我们就发现,吴王夫差根本没有轻易吞并越国的实力,越王勾践也就根本没有了这么“低三下四”的必要,那么“卧薪尝胆”的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了。另外记录了吴越争霸的《春秋》《国语》中也没有提到过“卧薪尝胆”,事实上,“卧薪尝胆”第一次出现是在宋朝时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而这篇文章也是来源于苏轼的“幻想”,与越王勾践毫无关系。

甚至在明朝张溥的《春秋列国论》中,还说是夫差“卧薪尝胆”欲报父仇。可见历史上对“卧薪尝胆”一词的归属都没有定型,甚至于是否确有其事都不得而知,直到当年鬼才书生蒲松龄一幅冠绝古今的对联,才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一锤定音,再无争议。

这副对联的下联就是小编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么小伙伴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什么吗?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