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贵人一般指什么生肖(贵人属于什么生肖)

时间:2022-11-17 08:20:26 来源:

最近很多人在问“调兵遣将打一动物(调兵遣将是指什么动物)”,今天小编就调兵遣将打一动物(调兵遣将是指什么动物)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贵人一般指什么生肖(贵人属于什么生肖)

#文史那些年# 20世纪70年代初期,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戴应新先生接待了一位名字叫杨东峰的少年。这个少年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一个拳头大小、动物形状的东西,颜色黑乎乎的,上面仿佛还隐约有些字迹。他告诉戴先生这是自己两年前从地里挖出来的,想知道这个东西的来历。

戴应新先生在桌面上摊开一方手绢,将杨东峰拿来的东西放在上面,开始认真研究它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经过一番审视和鉴别之后,戴先生初步断定,眼前这个似乎不起眼的小东西是一枚十分罕见的战国虎符。戴先生为此激动不已,并请杨东峰详细讲述一下这枚虎符的发现过程。

地里挖出个“铜老虎”

杨东峰说自己是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人。两年前的一天,他在村西田野里平整土地的时候,无意中用铁锨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疙瘩。当他把外面的泥土弄掉之后,露出了一件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有头有尾有腿,样子像猫又像虎。于是杨东峰就把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了家,想拿去当废铜卖。但废品收购站的人说这东西太轻,值不了几个钱。杨东峰只好把它拿回家,随手扔在了自家院中的窗台上。

这个不起眼的小铜块成了家里孩子们的玩具。上面的泥土弄干净之后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老虎的形象,昂首摆尾,栩栩如生。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只“铜老虎”整天被孩子们拿来做游戏。磨得久了,“铜老虎”青黑色的身体上渐渐显出了金黄色的文字。可是文字的样子像鸟爪一样,非常奇特,谁也看不懂。正是这些神秘的文字引起了杨东峰强烈的好奇心。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只小小的“铜老虎”说不定是一件有来头的东西,所以才来到了碑林博物馆,想找个专家问问清楚。

戴应新先生听了杨东峰的讲述之后,连声说道:“太好了,太幸运了,幸亏你没把它当废铜卖掉。这个东西很有价值啊!”他还请杨东峰领路到北沈家桥村现场查看,以具体了解出土的情况。

结合出土地点和“铜老虎”上面的铭文,戴先生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枚虎符属于战国时代,是秦国的秦惠君授予杜县将领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文物和历史价值的稀世珍宝。

“铜老虎”的不凡身世

少年杨东峰发现的这枚虎符是秦惠君授予杜县将领的,因此被称为“杜虎符”。它全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符身上从虎颈至虎腿有错金(在金属器物上用黄金镶嵌出文字或花纹)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毋会符,行。”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说:调遣军队的兵符,右半边在国君手中,左半边在杜县。凡是用兵50人以上,必须与君主保管的右半虎符扣合,才能够出兵。但如果遇到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

这枚虎符的发现,验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问题。一是通过对虎符上文字的研究,确认该虎符为战国时期秦国杜县的军事首领所有,客观地印证了秦国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国封地(今西安市东南)设杜县的历史。据研究,杜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二是这枚虎符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调兵遣将制度的历史。调动军队时,必须由君主派出的使臣与地方长官会合,将两半虎符相合,方能调兵。杜虎符以实物的方式有力验证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虎符与兵权

虎符,也叫兵符,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也是调遣军队所使用的凭证。由于中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常有“飞虎军”、“虎将军”等称呼,所以人们就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上面刻有说明的文字,作为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因为虎符用于军事行动,需要保持谨慎严密,所以大多做得比较小巧,以便于隐藏。目前出土的虎符的长度大多不到10厘米。

虎符是由左右两半组成,一般右半边存于朝廷,左半边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虎符素来都是专符专用,一个地方有一个专门的虎符,不能混用,也不能一符多用,这样就能够充分保证君主对于地方军队的控制权。要调动军队时,君主将右半边交给使者,使者拿右半边虎符与带兵将帅手中的左半边扣合,左右配合完整就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才有权调动军队。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材质、刻铭方式等也有很多变化。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青铜制成,上面刻有铭文,以说明用兵的地区、范围、权限等。最初,虎符上的铭文位于符的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

信陵君窍符救越

虎符是兵权的象征和调动军队的有效凭证,在古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战争中出奇制胜,军事家们围绕着虎符各施计谋,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史记》中记载的“窃符救赵”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战国时期,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先是打败了赵国的长平军,又出兵包围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平原君(赵惠文王的弟弟)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她多次送信给魏王和信陵君,向魏国求救。魏王派晋鄙将军带领十万大军去援救赵国,但是因为害怕秦国报复,却让晋鄙率领军队在邺城安营扎寨,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抱着观望双方的态度。

魏军按兵不动,信陵君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当时有一个隐士侯嬴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他向信陵君献计说:“调遣晋鄙的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现在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能够有机会进出魏王的卧室,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三年前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她一直想找人为父报仇,但都没能如愿,最后是您派门客帮她报了仇。如姬非常感激您,只要有机会报答您,她赴汤蹈火都在所不辞。只要拿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就可以向北援救赵国,向西打退秦军,可谓一举两得啊!”

信陵君听从了他的计策,去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想方设法偷到了魏王的兵符,并把它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带着壮士朱亥来到邺城后,拿出虎符,假传魏王的命令,命晋鄙领兵救赵。久经沙场的晋鄙合上兵符,仍然半信半疑,想违抗命令。这时,朱亥举起手中的大铁锤,一锤打死了晋鄙。信陵君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立刻挑选了8万精兵,进攻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保全了赵国。

虎符的发展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材质、刻铭方式等也有很多变化。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青铜制成,上面刻有铭文,以说明用兵的地区、范围、权限等。最初,虎符上的铭文位于符的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比如前面提到的“杜虎符”,出土时虽然只有左边一半,但它上面的铭文无论是文字还是表意都非常完整,由此可以推断,虎符右半边的文字与此相同。

从汉朝开始至隋朝之前,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即虎符的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198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汉代铜质虎符,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在虎符的脊背处有铭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

后来,兵符的形状有所变化,不再是老虎的形状。隋朝时兵符改为麟符,也就是做成麒麟的形状。唐朝则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时则用虎头牌,后世则慢慢演变为普通的铜牌了。威风凛凛的虎符慢慢在历史的烟尘中消失了踪迹,成为传说中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

如今,这只传奇的“铜老虎”收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中。尽管它只有一个拳头大小,游人们甚至需要透过放大镜进行观赏,但是它那生动传神的造型、精妙绝伦的错金工艺以及悠久传奇的历史仍然让人感叹不已。它从遥远的战国时代一路走来,经历了漫长的2500余年的历程,在它的身上不知道记载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如今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回味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